驻村帮扶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 我的驻村帮扶故事——四维驱动托起农户致富梦 精准帮扶点亮乡村振兴路

【来源: 四川党建网】 发布日期:2025-11-04 21:47:32              点击:

【字体: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一场以红色初心为引领、以健康帮扶为核心、以产业振兴为根基、以新媒体赋能为翅膀的乡村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坚定扛牢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将定点帮扶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实践,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健康帮扶+产业造血+新媒体赋能”四轮驱动模式,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了中医药力量服务国家战略的精彩答卷。

党建铸魂强引擎:红色旗帜引领帮扶航向

医院坚决扛起帮扶政治责任,将帮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构建起“党委引领、支部落实、党员冲锋”的立体化帮扶格局。

院党委把牢政治方向。院党委高站位谋划帮扶任务,以政治担当引领主动作为。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双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小组,形成坚强领导核心。二是强化顶层设计:每年制定印发帮扶工作要点,建立翔实工作台账,细化分解任务,凝聚全院帮扶合力。三是精准施策调度:党委会专题研究帮扶工作,定期召开季度工作会,动态优化“一村一策”帮扶措施,确保精准有效。四是深入一线破题:院领导率先垂范,带队定期深入帮扶村一线调研,听民声、察实情、解难题,确保帮扶方向始终与群众最迫切需求同频共振。

“支部+党员”攻坚在前。医院坚持把帮扶一线作为锤炼党性、锻造队伍的战场,以支部为堡垒、以党员为先锋,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帮扶动能。一是精锐驻村:自2018年起,精心选派4批次(10人)精锐骨干全脱产到泸定县5个村开展驻村帮扶,其中3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成为扎根一线的“排头兵”。二是支部结对:创新建立重点部门党支部与帮扶村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机制,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组织生活开在帮扶一线。三是党建指导:派出党建指导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指导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重点帮扶培养后备干部、规范发展党员流程,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和组织力战斗力。四是人才培养:开启“乡村人才培育工程”,资助20万元,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到乡村振兴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培训学习等,帮助当地群众学习新本领、提升技能水平。

2023年,医院资助20万元在帮扶地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

健康帮扶筑根基:岐黄仁术守护万家安康

医院充分发挥省级中医药医疗资源的优势,将帮扶地村民需求与医院优势紧密结合,将优质中医药资源精准下沉,筑牢乡村健康防线。

深化院地协同。自2018年起,医院累计选派8批次28名骨干医务人员,对口支援泸定县民族医院、泸定县人民医院、泸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24年,与泸定县政府签署院地合作协议,并捐赠6万元支持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医务室建设,提升硬件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系统性助力受援机构全面发展,惠及当地百姓。

医院支持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医务室建设进行价值6万元捐赠

创新健康服务模式。立足群众需求,2024年,创新推出“义诊+科普”双轨服务。开展“百千万行动”“万名医护下基层”等大型义诊10余场,提供杵针、艾灸等中医特色技术体验。组织“急救技能实训”等专题科普,现场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和中医养生功法等。累计服务村民超1500余人次,有效提升基层健康素养与自救能力。

在帮扶地开展“赋能百姓健康,助力乡村振兴”义诊活动

强化人才“传帮带”。以“留下带不走的队伍”为目标,双路径赋能本土医疗力量。一是线上普及:通过短视频平台开展中风、高血压等疾病科普,增强村民日常防护意识。二是线下培育:通过来我院参观学习交流、顶岗培养、进修学习等方式,为帮扶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产业造血添动能:中医药材开出致富良方

医院深知可持续的帮扶必须激活内生动力,依托医院平台,将中医药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振兴引擎。

构建产业帮扶新格局。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创新构建“医院+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帮扶模式。引入四川省中药饮片公司与村集体签署三方协议,建立“技术指导—标准化种植—保底收购”全链条服务,形成稳定产销闭环,加速中药材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设。

破解村民种植之忧。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等专家实地勘察,立足当地气候土壤特点,科学筛选耐寒性强、附加值高的道地药材紫苏作为主导品种。常态化开展紫苏种植“家门口培训”,覆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村民反馈:“技术通俗易懂,种好紫苏增收不愁”(村民董祖斌语),种植热情显著提升。2024年,医院资助14.6314万元,开展磨岗岭村农田灌溉水利项目和温室大棚修复项目,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收致富成果显著。2023年试种中药材紫苏30亩,户均增收3111元;2024年扩种至60亩,共产出10786斤,总价值约16.46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约6308元。其中种植大户王云斌增收4.1万余元,较传统玉米种植效益提升近6倍。紫苏种植,带动20余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金钥匙”。

新媒体赋能拓新局:云端架起消费“高速路”

医院坚持把新媒体与乡村振兴结合,积极实施新媒体助力美丽乡村绽放工程。

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组建视频小队深入帮扶地,精准分析当地优质农产品及旅游资源滞销症结。结合地域特色精心策划,通过“常知道”“小舒同志的驻村工作日志”等视频号、抖音平台,累计制作传播乡村风貌、农副产品等视频121条,实现超120万次观看,带动苹果、花椒等农副产品销售约21万元。相关实践成效获四川机关党建网、中国中医报等权威媒体聚焦报道,赢得了当地政府高度认可。

2024年10月,在德威镇堡子村小庄子组帮助农户拍摄苹果销售视频

构建长效助农机制。一是把受扶地农副产品作为单位食堂原材料采购的重要渠道,2024年通过“832平台”采购102.3万元。二是开展“以购代捐”“工会认购”,认购磨岗岭村核桃2万余斤,总价13.86万元。这种“宣传引流+稳定采购”的双轨模式显著拓宽了销售出路。

医院以“党建引领”举旗定向,以“健康帮扶”筑牢根基,以“产业造血”激活动能,以“新媒体赋能”突破瓶颈,四轮驱动、协同发力,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可持续、可复制的帮扶新路径,为绘就四川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贡献更强劲的成中医附院力量。

来源:四川党建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南路155号 邮编:610020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