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示范区建设经验做法③丨融合创新 便民惠民 中医药赋能公园城市建设

【来源: 四川中医药】 发布日期:2025-11-20 21:01:53              点击:

【字体:

近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四川彭州召开。四川作为全国七个之一、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坚持“破难题、闯新路、作示范”,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得到会议充分肯定,系列改革经验做法在会上交流推广,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四川方案”、贡献了“四川智慧”。成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公园城市”理念的“首提地”和先行“示范区”。2024年,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成都市深入落实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任务,逐步实现公园城市建设中的中医药服务表达、产业表达、文化表达。

01、中医药服务表达便捷可及,助力公园城市幸福指数快速增长

公园城市是幸福的城市。成都市连续16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一是加大中医药服务供给。近五年来,全市24家市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中,有14家修建了新院区,还有10个中医类项目在建,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总数由2178家增长到3158家,千人口中医类医院床位数由0.71张增加至1.2张,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含助理)医师数由0.6人增长至0.76人。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三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21家,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郫都区中医医院在国家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获全国县级中医医院第1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7个国家级中医药重大项目落户成都。获批建设国家中医优势专科37个、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22个。4家中医医院入围国家智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国家首批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医药干预试点等项目先后落地成都。三是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10家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成立中医专科联盟22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中医药深度融入家庭医生签约,超过70%的家庭医生团队中配有中医医师,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56.79%、较“十三五”末提升2.19个百分点。构建了完善的预防、治疗、康复服务链,成立市级中医质控中心8个,区(县)级中医质控分中心(小组)60个,制定14个病种质控标准,实现同质化管理。21个区(市)县均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构筑中医药服务人才支撑。四川省中医药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于1991年成立,独立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2023年,省中医药局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原职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出台四川省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增设技师类别职称,解决了全省中医类技师无高级职称晋升渠道的难题;将“西学中”人员纳入评审范围,不断壮大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成涵盖医药护技4类人员,27个评审专业的中医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成都市作为全省首批下放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审权的市(州),落实全省创新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承担全市中医药副高级职称和基层高级职称两个层次评审工作,建立评价标准,统一任职年限规定,解决了基层中医药队伍评高级职称难以及学历壁垒问题。

02、中医药产业表达积聚成势,引领公园城市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加速提质

公园城市是繁荣的城市。成都市着力提升中医药产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度。一是建立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市卫生健康委新增中医药科技产业处,出台支持中医药政策20余项,发布《成都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清单》2.0版。成立成都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协会,通过行业自治促进中医药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二是高效利用超大城市稀缺农林用地。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值20亿元,在彭州建成全国最大道地中药材(川芎)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9个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布《中医药—川芎》ISO国际标准,2025年首批ISO认证川芎饮片出口单价提升40%。三是大力推动中医药工业企业建圈成链。组织30余个国家级、省级中医药创新平台赋能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培育新绿色药业、地奥制药、康弘药业、科伦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天府中药城聚集中医药大健康企业305家、年产值突破100亿元,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具特色园区”。2024年全市规上中药企业128家,营收260亿元(占生物医药33.5%),现代中药产业链综合产值近300亿元。四是多维探索中医药现代服务业创新路径。荷花池中药材批发市场建成中西部最大的医药集散贸易中心。建设10个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8个区(市)县“先行先试”探索打造“中医一条街”。首次将200余种“药食同源”创新产品融入全国糖酒会,首度推进中医药大健康精品获批“成都礼物”,在全市22家线下店推广畅销。连续三年打响“烟火成都”药膳大赛IP,营造“药膳之都”新消费场景,推进“药食同源”产业市场转化,深化成都“国际美食之都”内涵和影响力。

03、中医药文化表达立体多样,赋能公园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公园城市是美丽的城市。成都市从多个方面传承中医药文化,塑造和谐相融的优美城市。一是增益城市景观之美。利用龙门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等独特自然禀赋优势,打造公园城市中医药表达示范点位。开设都江堰问花村、七里诗乡“林盘诊所”,设置全国首个4A景区西岭雪山中医角,打造白头国医小镇、枣子巷中医药特色街区等,在公园城市金边银角开辟“社区百草园”。二是增添衣食住行之美。聚焦老百姓可见、可触、可感的生活场景,开展“名中医流动车进基层”“公园城市寻百草”“天府药市”“中医集市”等特色活动。印发《成都市全民健身八段锦活动实施方案》,将中医药与世运会、马拉松、糖酒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商贸活动结合,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中医药体卫融合”样本。三是增进心灵富足之美。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动漫宣传片、儿童音乐剧等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在杜甫草堂博物馆、街子古镇等景区景点、特色街区、校园打造“传统+时尚+科技”的中医药文化数字沉浸馆,建立中医药宣教室、社区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100余个,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中医药传播“成都路径”在全国推广,让人们的生活中时常可以感受到中医药之美。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南路155号 邮编:610020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