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四川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泽钧出席会议。
田兴军强调,“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2025-I型”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以色谱为核心的中药复杂体系研究正式迈入“多成分-多靶标”智能化分析新阶段。该成果不仅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突破,更是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生动实践,对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张泽钧表示,该成果是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的重要体现,学校将持续支持科研团队开展技术优化与成果转化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代表项目团队,介绍了“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项目的总体实施情况。西安交通大学就仪器的核心理论与功能进行阐述。成都中医药大学则围绕仪器的主要参数、核心模块、典型应用案例、创新点及市场推广等方面作详细汇报。
专家组表示,该项目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填补了相关装备领域的国际空白,实现了从单一靶点向多靶点并行、从离线筛选向在线智能分析的重要跨越,为中药复杂体系的作用机理研究与质量控制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新闻多一点:
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MCMC-ISW)为“多靶标同步识别+智能筛选” 融合的“多对多”仿生二维色谱分析仪。在第一维采用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模型,通过“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从复杂中药体系中筛选活性成分;在第二维借助柱切换技术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实现对活性组分的在线分离与鉴定,通过专属数据库与智能分析系统对两维数据进行实时整合与解析,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多靶标、多途径”作用机制。通过全链条自主化设计,攻克了多靶标并行筛选、数据智能解析等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仿生膜高效固定与高通量筛选的技术瓶颈。MCMC-ISW为解析中药“黑箱”提供“中国方案”,引领复杂体系研究迈入智能化时代,将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创新药物发现及质量控制等领域提供坚实而卓越的技术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