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 来源: 教育部官网、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 发布日期: 2021-10-28
  • 解读形式:普通
适度延长中医院校学制,强化医古文基础……关于改革中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答复了

发布日期:2021-10-28 13:45:37              点击:

【字体: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074号(教育类185号)提案答复的函》。针对《关于改革中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答复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医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遵循中医人才培养规律,推动中医药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针对适度延长中医院校学制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化医教协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展“5+3”一体化中医人才培养,推动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有力地提升了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分类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适度增加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中医类院校为“5+3”一体化招生院校,促进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衔接。同年,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进一步提出要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和支持中医药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健全完善中医药长学制教育,适度增加具有推免资格的中医药院校为“5+3”一体化招生院校,着力加强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培养,同步提升其实践能力、传承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2020年12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教高〔2020〕6号),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学九年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

目前,我国已有22所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6所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中医学九年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院校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调整中西医学课程学时比例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从对全国53所开设本科中医学专业的院校调研情况看,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平均为2803学时,其中中医类课程1228学时,占比44%;西医类课程776学时,占比28%。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的中医类课程与西医类课程的教学学时比例为6:4,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了中医的主体地位。

针对教学内容要突出中医经典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重视和加强中医经典理论与著作的学习,是中医教育新时代贯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理念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引导和推动中医药院校将中医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在教学内容中突出中医经典。一是出台标准,加强中医经典课程建设。教育部2018年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中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在课程计划中开设《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课程,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理论学习;2020年编辑出版《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课程列为中医类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前,我国所有中医药院校均将中医经典课程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开设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课程,平均为268学时,占中医类必修课的22%,占全部必修课总学时的10%。二是组建联盟,推进中医经典教材改革。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医药课程教材体系改革,建设一批中医药类精品课程,编写推广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教材。2021年5月,在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引导下,依托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了黄帝内经课程联盟、伤寒论课程联盟、金匮要略课程联盟、温病学课程联盟等中医四大经典课程联盟,汇集名师名医,持续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题库建设等研究工作,为编选优质中医经典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强化医古文基础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我国中医药院校的医古文教学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种途径为单独成课,主要学习医古文基本理论和运用原则。另一种途径是将医古文相关知识融入到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中,结合中医经典条文进行医古文应用的教学,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医古文来理解中医经典,学习中医知识,强化中医思维。据调研,全国24所独立设置的本科中医药院校中有22所开设了医古文课程,其中20所院校将医古文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最高学时数72学时,最低学时数36学时,平均设置学时数为60学时。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1〕3号),明确提出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按程序支持符合条件的继承人以医古文代替外语作为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考试科目。目前,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研究落实有关政策和办法。

针对借鉴历代中医教学经验倡导背经典、背经方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借鉴历代中医教学经验,加强组织引导,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院校不断强化学生的中医经典能力培养。一是加快推进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工作。2020年,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开展了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试点联考工作,考核内容主要涉及《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四大经典著作,考生覆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目前,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试点联考已连续开展了两届,共有来自全国24所中医药院校的近2万名学生参加。根据《实施意见》,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将逐步实现本科中医药专业学生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全覆盖,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和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二是积极组织《黄帝内经》知识竞赛。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了两届《黄帝内经》知识大赛,近100万高校师生参赛,通过以赛促学,充分调动了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药经典著作的积极性,营造了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的良好氛围。三是不断加大中医经典内容在考试评价中的比重。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化医教协同,在中医医师资格考试、职称考试中加大中医经典内容考核比重,在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中专门设置中医经典学用与考核模块,引导中医药院校重视学生中医经典能力培养,不断提升中医类专业学生的经典运用能力。

针对在中医院校之外创办“高徒班”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中医师承教育是保证中医药学术与临床经验传承的最重要途径。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中医药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发挥中医师承教育优势,探索实践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新模式,加强中医高级人才培养。一是将师承教育与本科院校教育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教高〔2012〕14号),明确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中医药院校探索师承教育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对中医学术的传承,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2017年,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提出要加强师承教育,创新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将师承教育全面覆盖中医药类专业学生。据统计,目前全国25所中医药院校中已有17所中医药院校开设了近30个实验班、教改班,采取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医药人才培养,创新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院校—师承—家传”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跟师学习、注重经典、“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特点的“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等。二是将师承培养方式融入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推动师承教育与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鼓励引导高校根据中医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特点,将师承教育与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并在2020年12月印发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具有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应按照规定接受符合条件的师承教育继承人以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并确保学位授予质量,支持符合条件的师承继承人以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三是推动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在《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的具体举措,通过引导中医药院校推进早跟师、早临床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明确师承指导教师,增加跟师学习时间。四是推进师承教育人才培养专项建设,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入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名老中医药专家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项目,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中医药骨干人才。目前,已遴选培养了99名岐黄学者,选拔了600名中医优秀人才跟师研修培养;为920名老中医药专家配备了1848名继承人,建设了2384个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进一步推动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作用,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在校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带教、授课,强化中医药学术、技能传承,着力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传承领军人才、特色人才。

答复称,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扎实推进《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中医药课程教材体系,推动中医药院校强化中医经典和医古文教学,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展“5+3”一体化中医人才培养和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支持中医药院校推进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教育服务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来源:教育部官网、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政策文件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