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聚焦四川:让中医药文化古木根深叶茂

发布日期:2024-08-09 13:48:00              点击:

【字体:

8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刊发《四川中医药综合改革探路系列之文化篇——四川:让中医药文化古木根深叶茂》。全文如下:

滋养千年的四川中医药文化古木向深处扎根、向生活绽放、向远方播种,焕发出郁郁葱葱的时代新姿——

在四川雅安荥经县云峰山,有一片美丽的桢楠林,其中两株1700多岁的古老桢楠,被誉为“中国桢楠王”。这两株历经千年风霜仍葳蕤葱茏的古树,一如四川中医药文化,向深处扎根、向生活绽放、向远方播种,焕发出郁郁葱葱的时代新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以中医药文化培根铸魂,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是近年来四川中医药工作的一条重要方法论。2021年,四川获批建设全国七个之一、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中医药文化高地,被确定为示范区建设标志性成果。巴蜀之地,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以更加青春洋溢的面貌,走进百姓生活。

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看来,中医药文化连接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所在,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底色交相辉映。“发挥好文化先导作用,以中医药文化浸润人心,不仅有利于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更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更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田兴军说。

向深处扎根:擦亮中医药文化资源底色

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2012年,在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3号墓椁室北侧夹层一个隐秘的角落里,一堆漆黑的细竹条引起了考古队员的注意。经研究发现,这些出自汉代的简牍共900余支,内容涉及经脉、脏腑、腧穴,甚至还有沿用至今的多个古代方药。2023年,历经10年的发掘保护、整理研究以及学术源流考证,《天回医简》正式出版,迄今我国考古发现中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重现世间。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留下的宝贵经典著作、传统技艺、文物器具等,在四川乃至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加强中医药文脉梳理,推动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与活态传承,意义重大。”田兴军说。

早在2017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就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纳入17个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之一,凝聚各部门合力,构建文化传承发展体系。2019年4月,四川省委宣传部、省中医药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第一项任务就是“全面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确立了“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2023年4月,四川省中医药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四川省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方案》,明确“推进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建设中医药文化研究高地”等12项具体任务。

经过5年的接续推进,“规划图”正逐一变为现实。四川成立全国首个以研究老官山汉墓医简为主的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加大对“天回医简”等出土医学文献和文物的研究,获评全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整理编撰《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76本。开展《彝族医药大典》《羌药学》《羌药炮制学》《羌药方剂学》编撰。编撰出版《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收录巴蜀历代中医名家著作160余种。成立全国首个省级非遗协会传统医药专委会,58个项目入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在对川派中医药文化的不断传承挖掘中,中医药文化的深沉积淀和深厚滋养为四川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绽放出璀璨的新时代光芒。

向生活绽放:掀起中医药“最炫民族风”

在成都市双流区举办的中医养生集市上,工作人员以中药材为原料制作花束。成都市双流区卫生健康局供图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几年前,一首广为传唱的民谣《成都》,让玉林路的小酒馆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打卡地”。如今,重游成都,无论是人头攒动的中医馆、热闹非凡的中医药夜市、烟火气十足的药膳大赛,还是清新优雅的社区百草园、西岭雪山里的中医角、白头国医特色小镇,中医药文化已经深入百姓生活,川蜀大地掀起一股中医药“最炫民族风”。

在北京,由四川创演的全国首部中医药交响乐《本草》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亮相,以交响乐的表现形式,描绘了本草中药的不同意象和生长态势,将中医药文化赋予艺术的另类表达。曲目或大气磅礴、或小巧灵动、或温暖治愈、或荡气回肠,展现出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四川省图书馆,“起舞弄清影 馆里打早操”活动通过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邀请读者在专业老师带领下打早操,开启图书馆里的“养生局”,体验八段锦、五禽戏、太极练不停的中式养生快乐。

在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内独立设置中医药文化体验馆,讲解中医药传统健康养生知识,展出香囊、中药茶饮、特色制剂、健胃消食棒棒糖等中医药特色产品,亮出“中医药+彩灯”新名片,向近20万游客讲述中医药故事。

在泸州,酒城文化与中医药特色交相辉映,打造“醉幸福·最养生”特色中医药康养文化IP,“酒城九味”道地药材、“石斛老鸭汤”等20道养生药膳香飘泸州。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博物馆、泸州天立春雨学校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里,学子们汲取着中医药文化养分。

在资阳,青年夜校里灯火通明,资阳市中医医院精英医护团队化身“养生导师”,为青年们带来“养生盛宴”。从“体态矫正”到“节气养生”,再到“养生功法”,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实用性强,让60余名学员重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在雅安,中医药文化市集——中式“养生趴”在熊猫绿岛热闹开市,现场设置中医药文化展览展示、中医药特色产品展示、中医药健康咨询、义诊及中医药特色市集摊位展示等多个展区,缕缕药香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中医药文化知识味浓、趣味性强、体验感好,兼具健康功能,能够满足群众‘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文化体验愿望和健康诉求。”田兴军表示,近年来,四川多措并举,创新中医药文化表达,丰富体验场景,让中医药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四川也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多业态融合,塑造中医药新型产业载体,加速中医药文化产品化转化。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并将文化娱乐消费、旅游消费列入改善型消费,将健康消费列入新型消费,这也提示我们要加快推动中医药文化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田兴军说。

绵阳建成麦冬博物馆、麦冬文化创意园和麦冬康养中心等,打造麦冬康养旅游目的地,举办的麦冬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达州开辟“当归—研学之旅、半夏—养生之旅、沉香—文化之旅”三条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养生茶、乌梅酒等特色产品30余种;德阳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打造以温泉康养、玫瑰观赏、加工体验等为主题的精品康养旅游目的地,开发中医药文化特色明显、附加值高、品种多样、适合不同类别人群消费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意旅游产品。

向远方播种:海外燃起“四川中医热”

今年的巴黎奥运会,选手们身上的罐印、脐贴频上热搜,这一“神秘东方力量”也成为巴黎赛场上的靓丽风景线,让中医药吸引了世界目光。

中国选手在赛场上摘金夺银,离不开四川中医药人的护航。四川省骨科医院医师罗小兵用“郑氏手法”、针灸和拉伸治疗,为中国运动员邓雅文进行疲劳恢复和伤病处置,护航她拿下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金牌;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医师黎小东担任射击队队医,应用针灸、火罐、“郑氏手法”等疗法帮助运动员恢复状态,助力中国小将射落奥运首金。

近年来,四川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康复、治未病等方面的特色优势,组织多家省级中医院在奥运会、冬奥会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提供伤病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向世界亮出四川中医药“名片”。

在田兴军看来,中医药集医学与文化双重属性于一体,既在文化层面彰显中国特色与中华文化品格,又在医学层面具有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良好疗效,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具有明显优势。

基于此,四川积极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组织中医药代表团“组团出海”,在海外燃起“四川中医热”。

6月上旬,四川中医药代表团出访土耳其、摩洛哥、卡塔尔三国,出席相关经贸、文化、科教等交流活动,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助力四川中医药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流合作。在此次西行的10天时间里,6场“四川中医药海外行”活动先后举办,四川省名中医现场开展健康咨询义诊,推介四川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发展成果,为当地民众、驻外使领馆、中资企业员工及侨胞等送去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获得高度认可。

7月上旬,由四川整建制组建的第三批中国援柬埔寨中医医疗队抵达金边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医疗队一经到达就马不停蹄在柬埔寨首都金边1号社区精心筹备义诊活动。医疗队的专家为柬埔寨民众、在柬华人等提供中医四诊、针灸、耳穴埋豆、骨伤推拿等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用中医药为赓续传承中柬友谊架起了桥梁,推动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

7月中旬,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法国少阳国际中医药大学等举办“我在四川学中医·法国学生中医研学营”活动,80余名法国学生走进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馆、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深度感受四川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赓续两国人民友谊,增进两国文化互鉴。

2023年以来,四川赴香港、澳门举办4场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拓展与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国家的中医药文化交流互动,组建代表团赴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巴西、苏里南、柬埔寨、捷克、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开展医疗服务、产业推介、文化交流等活动30余场;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四川中医药这张文化交流的“名片”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目前,四川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建成7个“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8个中医药海外中心。“今年,我们还将持续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海外惠侨医疗站建设,打造中医药对外交流重要窗口。”田兴军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