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集凤镇的芍药。
春催万亩花艳艳,秋闻田边芍药香。又到芍药收获的时节,在中江县集凤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挖药人的忙碌身影。
来到该镇石泉村八组的芍药田中,机器轰鸣声、金属碰撞声不绝于耳,一台“挖药机”正不断舞动着特制铲斗,翻开脚下的土地,带出一颗颗新鲜壮硕的“中江白芍”。
在集凤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土壤中生长的中江“银心”白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外观佳,而且药用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依靠优渥的种植环境和多年的技术深耕,如今,“中江白芍”已享誉中外。
“挖药机”旁,村民聚作一团,他们拾起芍药根,拭去上面的泥土,将根茎切好分装。药香从芍药雪白的断面中溢出,伴随着笑语欢声传向远方,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黄加竹一边与同伴聊着家常,一边席地而坐收药。见到笔者,她开心地说道:“芍药根抓地深,质地又脆,人工采挖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挖断根。现在机器负责挖,我们就做精细的轻体力活,比以前更轻松,效率也更高了。”
据悉,每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是“中江白芍”采挖的黄金时间。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四面八方的药材收购商都齐聚集凤镇,开启一场芍药收购热。
笔者来到四川兴生堂中药材销售有限公司的晾晒场,一座芍药山映入眼帘,一旁的储藏架上,等待阴干的鲜芍药排得满满当当。药材公司工作人员李清玉热情地介绍道:“今年芍药好卖,收购价节节攀升。许多外省药材商为了抢购‘中江白芍’,专程到集凤收药,激发了大家采药卖药的热情。现在我们每天的收购量超过30吨,比以往高出不少。”
据悉,芍药是多年生药材,成熟采摘期一般为3至6年。今年恰逢国内市场芍药供不应求,“中江白芍”每公斤收购价从往年的8元左右涨至15元左右,为历年来最高。
“中江白芍”一身是宝,春可摘花,秋能采药,摘去根茎后的“药脑壳”,也是珍贵抢手的种子。据初步统计,今年集凤镇种植“中江白芍”2万亩左右,其中鲜切花平均亩产值为1.2万元,最高亩产值可达2.8万元,总产值1.4亿元;芍药平均亩产量约1800公斤,最高亩产量可达2500公斤,平均亩产值3万元,最高亩产值可达5.5万元。
芍药红利期的到来,让无数药农乐开了花,集凤镇十年如一日地发展芍药产业,这般丰收自是水到渠成。“我们将继续依托‘一园一湖两谷’的优良格局,形成集凤独特的发展优势。
久久为功,持续发展特色中药材,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依靠独特资源禀赋,全面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川内名副其实的中药材研发中心,为集凤下一步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集凤镇副镇长舒诗洋表示。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刘斐灏特约通讯员梁潼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