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出伏后这菜是“血脂清洁工”!血脂高、血粘稠就吃它

【来源: 四川中医药官微】 发布日期:2025-08-22 18:20:19              点击:

【字体:

人一到了年纪,血管健康就容易 “亮红灯”,血脂、血栓、斑块,堵在哪病就在哪。不少人恨不能用个 “筛子” 把血液 “过滤” 一遍。

其实,在我们老祖宗的食谱上,就有这样一个 “筛子”,它专 “清” 血管、改善血流,还能补肾利水,预防脑血栓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血管不好的人

秋季一定要吃两次豆豉

豆豉,又名淡豆豉,是用豆科植物黄豆或黑豆做原料,经过蒸煮,冷却后加入曲菌发酵,盐渍,最后晒干而成,按加盐或不加盐分为咸、淡二种。

豆豉醇香、味美,可口,是许多人爱吃的调味品之一,也是老人的 “长寿豆”。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它的功效记载最为详细,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蒸暑,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

意思是说,豆豉可以开胃消食、祛风散寒、治疗水土不服。

从现代医学角度讲,常吃豆豉有三个非常大的好处:

1.豆豉中富含能溶解血栓的链激酶,有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血管弹性的作用。

2.豆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K2,这是一种能够 “领钙入骨” 的营养素,能准确地将钙从血液引导至骨骼,延缓骨质疏松产生。

3.豆豉中的植物 “雌激素” 大豆异黄酮被充分保留,且转化为生理活性更高的成分,抗氧化作用更强,可改善血脂异常、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豆豉和纳豆有何不同

流行于日本的纳豆,也属于豆豉的一种。

我国的豆豉可分为霉菌型豆豉和细菌型豆豉两大类:

霉菌型豆豉中有根霉型豆豉、米曲霉型豆豉及毛霉型豆豉。

细菌型豆豉是利用枯草杆菌在较高温度下,繁殖于蒸熟的大豆上,借助其较强的蛋白酶生产出风味独特、具有特异功能的食品,其最大特点是产生黏稠的丝状物。

用于制作纳豆的纳豆杆菌属于枯草杆菌属,因此可以说,纳豆属于豆豉中的细菌型豆豉。

所以说,纳豆具有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脂等作用,咱们的传统豆豉作为其近亲,也是一点不差的!

豆豉推荐食谱

淡豆豉炒苦瓜

材料:苦瓜300g,淡豆豉10g,花椒、蒜、食盐、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苦瓜洗净,对半剖开,挖掉瓜瓤,切成薄片,在开水中焯2分钟左右,捞出,沥干水分。淡豆豉用清水稍冲洗,切碎。大蒜去皮,洗净切碎。锅烧热后,倒入适量植物油烧热,转小火,放入蒜、淡豆豉、花椒,小火煸香,再放入苦瓜,大火翻炒。食材熟了之后,调入适量盐(因为淡豆豉有咸味,所以盐要少放一点),起锅装盘即可。

功效:本药膳具有祛暑解热、除烦解郁的功效。适合夏季易中暑、上火、心烦失眠、胸膈不舒者食用。

淡豆豉蒸排骨

材料:排骨450g,淡豆豉10g,白糖、葱、姜、蒜、料酒、生抽各适量。

做法:将淡豆豉、葱、姜、蒜剁成碎末,排骨洗净斩块。取一个大碗,倒入排骨、淡豆豉、葱、姜、蒜、白糖、料酒、生抽,充分搅拌均匀,腌制30分钟左右,备用。取蒸锅,加水,放入淡豆豉排骨,水烧开后加盖,隔水清蒸30分钟。蒸好后洒上葱花点缀,即可食用。

功效:本药膳具有消食和胃、除烦祛寒的功效。适合消化不良、心烦失眠、胃脘冷痛的人群食用。

来源:养生中国、CCTV生活圈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