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娃儿反复高烧、哭闹不止,遭了支原体感染?别急,中医专家教你怎么办!(附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来源: 四川中医药官微】 发布日期:2023-11-30 21:14:00              点击:

【字体:

38℃39℃40℃,退了又烧,反复高热,全身疼痛难忍,头痛欲裂。

随着冬季来临,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支原体肺炎的高峰还未过去,流感、甲流等病毒又进入流行季。据了解,感染者多以儿童为主,但也有不少成年人中招

在流感、支原体、甲流等多重病毒的攻击下,中医如何防治?内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方案》,记得收藏预防起来哟~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在现在医学中,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每年呈季节性流行,10月开始我国各地即进入流感的流行季节。

流感在中医学中称为时行感冒或时行疠气(戾气),归属于温病”“伤寒”“瘟疫等范畴,究其病因,乃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不正之气也。说明四时非时之气均能引起疾病的流行,流感亦是如此。

《黄帝内经》提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我们可通过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可采用内服中药、推拿针灸或中成药等中医疗法进行辨证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治疗

1.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辨证给予口服中药或中成药治疗。

2. 急性期患者如果高热不退,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泡浴、按摩推拿、耳尖放血或指尖放血退热,预防惊风发作。

3. 如合并咳嗽、便秘、失眠等症状,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中药加减、中药灌肠、推拿针灸、穴位贴敷、耳针等辨证治疗。

温馨提示

发热别害怕,发烧大多情况下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处于升温状态会怕冷明显,此时需要适当保暖,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无明显不适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服用退热药物降温。

中医如何防治支原体肺炎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11月6日,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制定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收藏使用哟~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系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多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以热、咳、痰、喘为主要临床特征。

一、预防建议处方

组成:金银花8g 芦根8g 藿香8g 桔梗8g 玄参10g 黄芪15g 防风6g 荆芥8g 太子参6g 白术10g 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儿童实际酌情加减。

二、治疗建议处方

(一)风寒闭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推荐方药:华盖散加减。

组成:炙麻黄5g 杏仁5g 炙甘草3g 桑白皮10g 苏子10g 陈皮8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二)风热闭肺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气急,痰多,痰黏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或紫滞。

治法:辛凉宣肺,降逆化痰。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金银花12g 连翘12g 淡豆豉9g 牛蒡子9g 薄荷6g 荆芥9g 桔梗8g 炙甘草3g 淡竹叶8g 芦根10g 炙麻黄5g 杏仁6g 生石膏10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三)湿热闭肺

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午后为甚,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咳痰不爽,口干不渴,纳呆、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苇茎宣痹汤加减。

组成:芦根15g 薏苡仁12g 冬瓜子10g 杏仁6g 射干9g 郁金9g 通草6g 黄芩9g 瓜蒌皮9g 前胡12g 枇杷叶9g 滑石12g 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四)痰热闭肺

临床表现:发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组成:炙麻黄6g 杏仁6g 生石膏15g 炙甘草3g 葶苈子10g 莱菔子9g 紫苏子9g 黄芩10g 瓜蒌皮8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五)毒热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面赤唇红,烦躁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而干,舌苔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炙麻黄6g 杏仁6g 生石膏15g 黄连3g 黄芩9g 栀子9g 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六)阴虚肺热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干咳少痰,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指纹淡红。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组成:沙参10g 麦冬9g 玉竹9g 天花粉6g 桑叶12g 桑白皮9g 地骨皮9g 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七)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喉中痰鸣,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辄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推荐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组成:太子参9g 茯苓9g 白术9g 炙甘草3g 五味子6g 麦冬9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八)心阳虚衰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困难,或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烦躁不安,或神萎淡漠,舌质略紫,苔薄白,脉细弱而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病情重,可结合临床实际选用参附龙牡救逆汤或参红葶苈汤加减。若气阴两竭,宜加用生脉散,以育阴潜阳救逆。也可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少量频服以救急;气阴两竭者,加麦冬、西洋参;肝脏增大者,可酌加红花、丹参。

(九)邪陷厥阴

临床表现: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窜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治法: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病情重,可结合临床实际选用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若昏迷痰多者,加菖蒲、胆南星、竹沥;高热神昏抽搐者,可选加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和至宝丹。

三、外治建议方案

穴位贴敷:痰多者或肺炎后期迁延不愈或两肺湿啰音经久不消失者,选用敷胸散(大黄、芒硝、大蒜等)外敷背部。

推拿:清肺平肝,点揉天突穴,推揉膻中止咳化痰,横擦肺腧令局部温热,分推肩胛宣肺止咳。

中药灌肠:热盛者,可用中药灌肠液(生麻黄、生石膏、杏仁、黄芩、葶苈子、重楼等)灌肠退热。

中药熏洗:可用青蒿、连翘、赤芍等熏洗退热。

耳穴埋豆:选用支气管、肺、交感、大肠、肾上腺等穴位,适合于各种证型。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