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一到冬天身上这5处冷?暖身小诀窍学起来~

【来源: 养生中国】 发布日期:2023-11-17 21:19:04              点击:

【字体:

寒来暑往,

受寒是平常事。

虽然一时半会冻不出什么问题,

但是当体内的寒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就会危害你的健康!

百病寒为先

01 手脚冷

血液流通到身体末梢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秋冬季节衣着过于单薄,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凉。长此以往,手脚皮肤就可能出现苍白、皲裂、皱纹增多。而且手脚穴位与心脏、肾脏、脾胃等内腑相连,寒气渗入还容易引发胃寒、脾虚、胸痛、精力下降等症状。

02 脖子冷

脖颈皮肤薄,御寒能力差,而且后颈有脊椎,颈侧有非常重要的颈动脉,都是不宜受凉的部位。尤其是颈动脉受凉容易使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可能引起血压升高。

03 腰腹冷

腰腹部虽然有衣物保护,但对寒气非常敏感。秋冬季节活动少,久坐不动的人群更容易使腰腹僵硬、气血不畅,以至于影响到脾胃健康,诱发腹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04 膝盖冷

膝盖皮肤薄,对温度和疼痛都不甚敏感,即使受凉也很难发觉。但膝关节承载了人体大多数的活动,很多人都是年轻时不注意保护膝盖,到中年以后往往可能出现膝关节活动不利。

05 肺冷

气温低时在户外活动,会吸入大量冷空气,会刺激咽喉、支气管、肺部,并造成一定损伤。所以,秋冬季是哮喘、咳嗽、感冒、咽炎等疾病的高发期。

快看自己寒不寒

看脸色

面色发红多为热,面色发白则为寒。

看尿液

尿液发黄则为热,尿液发白则为寒。

看痰色

痰液、鼻涕发黄为热,咳痰清稀则为寒。

膝盖冷

膝盖皮肤薄,对温度和疼痛都不甚敏感,即使受凉也很难发觉。但膝关节承载了人体大多数的活动,很多人都是年轻时不注意保护膝盖,到中年以后往往可能出现膝关节活动不利。

看饮水

口渴喜冷为热,喜饮热水为寒。

看冷暖

衣着单薄不觉冷为热,全身发冷则为寒(注意,仅手脚凉是气机不畅,不一定是虚寒)。此外,穿衣热减衣就冷,也为寒。

看大便

大便干硬或黏腻,放屁有烧灼感为热,屁少无味且大便清稀为寒。

暖身小诀窍

01 吃羊肉炖萝卜

羊肉性温,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严寒,驱赶寒气。萝卜有消食化痰的功效,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二者合用,可以起到补益中气、驱寒防病的功效。

02 吃板栗炖鸡

做法:将鸡处理好,取熟栗肉二三十枚,和姜片一起放入砂锅。小火将砂锅先预热,然后用大火烧10分钟,再用文火炖1.5小时即可。

03 喝蜂蜜红枣茶

做法:取去核大红枣30克、蜂蜜20克、姜丝10克、陈皮10克。将红枣、姜丝加水煎煮,烧开前放入陈皮,放至温凉时可加入适量蜂蜜调味。

本方能暖胃生津、驱寒活血,适合气虚血弱的人。

04 用花椒水泡脚

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补气升阳的作用。用花椒水泡脚,则可以让花椒的辛辣温暖直接刺激下半身,由内而外地加快下半身血液流通,而且还能消除疲劳。

05 每天都散步

每天花上35分钟快步走,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而且能推动体内脂肪向外排出,对因寒气入侵产生的下半身肥胖有大作用。

06 按揉劳宫穴

手轻握拳,中指指尖所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此点对应到的手背位置就是外劳宫,每天揉外劳宫300下可以起到健脾胃、祛寒邪的作用。

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将双手搓热,然后用劳宫穴按摩自己的小腹,顺时针100次,逆时针100次。

长期坚持下去,手掌之火会传递到身体了,慢慢地便会提升身体的阳气,改善症状。


来源:养生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