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报道
汶川县“四举措”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3-04-20 16:28:06              点击:

【字体:

近年来,汶川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医疗优势,进一步拓展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康复服务中的作用,从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专科打造、医养结合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全县中医药为人民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建好阵地,织牢中医药服务网络

坚持以中医院为龙头,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投入1800万将福利酒店改造成县中医医院医养健康管理中心,建筑面积达5310平方米,并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投入106万建设县中医医院儿保科、数字化计免门诊、三江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提升信息化水平。7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了中医馆,109个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均能开具中成药。

建强专科,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县中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专科1个(康复科),州级重点专科3个(治未病科、肛肠科、老年病科),在全州率先创建中医特色的疼痛科、皮肤科、中医护理门诊,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全面推广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医药非药物治疗项目达9大类52项,研制推广散剂、颗粒剂等10种院内制剂,门诊中医药服务占比达65%,住院中医药服务占比100%。县人民医院将住院综合楼三楼建成中医特色浓厚的综合诊疗中心,该中心设有独立的中医内科门诊,其中包括中医妇科门诊、中医肛肠门诊和中医皮肤门诊等中医亚专业,年诊疗量近万人次。同时设置了中医治疗区,广泛开展针灸,火罐、中药熨烫等中医特色治疗项目。

育好人才,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推进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支持名老中医师收徒授业、带教传承,建设唐进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传承工作室。持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和培养基地建设,按实际需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培养基层优秀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县级医院利用医共体帮扶机制,向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医疗+康养打造康养产业源动力

建成医养健康管理中心,该中心面积达5310平方米,包括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康复中心,中药熏药馆、针灸推拿治疗室和多功能会议厅。同时将县中医医院省级重点专科康复科整体搬迁至该中心,开放床位98张,配备医生8人,护士5人,广泛开展慢病诊疗、中医推拿、刮痧、火罐、熏洗、敷贴、针灸、中医体质辨识、羌医治疗、健康活动等中医诊疗项目。把中羌医治疗与康复训练、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相互融合,形成了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的医养服务格局。

颐养+康养激活康养产业创新极

抓紧建设由膳食堂、品茗室,类医美养生SPA会馆组成的乐龄妙居颐养区,将传统医学与健康完美结合,为旅居群众提供中高端品质的康养服务,打造水磨镇独有乐龄专属医养、康养健康生活典范。

文化+康养丰富康养产业新内涵

成立中羌医药研究所,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挖掘和传承汶川道医王含阳老师《四症证论》《脉决》《妇孺全科》等7部传世医集、医案精髓。遴选地道药材,开发制作四大类20个品种的药膳。积极研发散剂、颗粒剂、酒剂、膏剂、丸剂等院内制剂,研制药酒、防病香囊、健康药枕、养生茶饮、健康浴足包及养生方等健康产品,逐步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图文来源:汶川县卫生健康局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