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聚焦宜宾中医药:传承创新起“后浪”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3-01-17 09:58:00              点击:

【字体:

编者按:1月16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春走基层”专栏发布文章《新春走基层|宜宾:中医药传承创新起“后浪”》,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文如下:

“这个东西是宝贝哦,晾干了要管10多元一斤!”本是冬闲时节,在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中心村,农户们又忙着收获一种名为泽泻的中药材。“收完水稻还能再种一季中药材,一亩地要挣两回钱呢。”中心村村民石纯富高兴地说道。

1月11日,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主流媒体走进四川中医药”活动一行来到“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在走进医院、展览馆、田间地头,寻找人民大众健康密码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滚滚“后浪”。

诊疗10000余人次,这家医院用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治疗

“这个是我们结合宜宾特产茶叶制作成的防流感茶包,不仅改善了口感,对流感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在宜宾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冯雯琪的介绍下,记者接过茶包,顿时感到药香扑鼻,同时带有淡淡的茶香味。除此以外,自制艾条、熏蒸药包、防感香囊、恢复期茶包等丰富的自制产品琳琅满目。

不只是预防阶段,在疫情冲击下,该院使用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我们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医药在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危重症患者、缩短恢复期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据宜宾市中医医院院长蔡培素介绍,截至目前,本轮疫情期间该院发放中药预防汤剂12792付,通过线上为患者配单新冠治疗方3154付,对12431名患者进行中医药早期干预,采用中医药全程参与诊疗10000余人次。

走进刚刚落成投用1个月左右的住院部二期,病房宽敞整洁,诊室现代化医疗设备一应俱全。正是这座抢抓工期提前投用的住院大楼,新增700多个床位,帮助医院化解了近期新冠患者的接诊压力,实现“应收尽收”,守住了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防线。

“宜宾先行先试,市委、市政府每年预算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中医药发展,推动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宜宾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江说道。

宜宾为全省率先独立设置市级中医药管理局的市(州)之一。市中医药科学研究所同时成立,负责开展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资源开发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此外,宜宾市10个县(区)统一增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宜宾市正向着建设中医药强市的目标稳步前进。

水稻配中药,开出助力乡村振兴好“方子”

冬季的兴文县中心村,稻田里不复夏日的稻香蝉鸣,村民们却迎来了今年的第二次“丰收”。

“目前泽泻采收已经接近尾声,农闲的村民们都过来务工,多挣点钱好过年!”中心村党总支副书记丁国兵拿起一块泽泻根茎向记者介绍,“每年8、9月份水稻收割后,利用冬闲时间栽种一季泽泻,来年1、2月份便可采收,还不耽误3月育秧栽稻,真正做到了一地双收。”

泽泻主产于福建、四川,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兴文县自2019年起,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专合社开始在僰王山镇中心村流转土地、建立基地,通过水稻和泽泻轮作的模式进行粮食生产。

“除去成本,每亩可以增加3000元左右的效益。”中心村原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石纯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泽泻高产田块亩产可达2000斤,收购价在1.5元每斤左右,而采用生态模式种出的富硒大米,一斤零售价可达十多元。按照稻药轮作的模式,亩均综合效益大幅提高。

据兴文县卫生健康局局长黄丽乐介绍,以僰王山镇为基础,2022年兴文已在全县推广2000亩以上的泽泻、川芎种植,在大坝苗族乡、仙峰苗族乡推广5000亩以上的淫羊藿、黄精种植,同时积极发展中(苗)医药康养产业,打造了省内最大的苗医药单体体验馆,大力开发以苗医药康养为主题的养生休闲旅游,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中医药力量。

穿越千年苗医文化,探秘苗药神奇魅力

走进兴文苗医药体验馆,一座代表着上古苗家医生的“苗父”雕塑赫然入目。展馆内设置了苗医药文化体验区、康养体验区和研学体验区等区域,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参观体验,在淡淡的药香味中,苗医古方、苗药标本、苗医器械、苗医技艺等丰富苗医药文化,让人仿佛一下子穿越到那个独具魅力的苗医世界。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兴文县中医医院院长饶福涛告诉记者,作为四川四大民族(藏、羌、彝、苗)医药之一,苗医药蕴藏着绚丽的苗族文化和精湛的苗医技艺,目前已成功申报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让“千年苗医”文化绽放新的魅力?

古苗膏、八珍饮、息通散、筋经通、苗药灸条等创新型大健康苗药产品丰富多样,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而在苗医体验馆的药膳体验区,养生乌鸡汤锅、苗乡锦绣生涮刺身等特色美食好吃又健康,加上苗医特色的理疗康养、研学体验等活动,让“千年苗医”进一步回到了生活之中。

据介绍,兴文运用苗医药文化+康养+旅游的模式,持续推进苗医药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积极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受益于中医药,同时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