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喜迎二十大·四川中医药这十年

【来源: 四川中医药官微】 发布日期:2022-10-14 19:43:12              点击:

【字体:


编者按: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四川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十年,全省中医药系统坚持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奋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今日起,我们将推出四川中医药这十年系列报道,多维度、全方位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中医药取得的瞩目成就,讲述四川中医药十年发展蜕变,展望四川中医药美好未来。

四川是中医药大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川派中医药源远流长。灿烂的巴蜀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一代代中医名家,培植了丰富的川产药材,积淀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把发展中医药确定为国家战略,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目标考核,有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医药局多次肯定四川中医药工作,认为四川在中医药高位统筹、顶层引领、锐意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中西并重等方面形成了好的典型和经验,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提供了四川智慧。2021年底,四川成功获批建设全国七个之一、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十年间,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从2012年的4600余个增长到2021年的近8200个,中医药类卫生技术人员从4.1万人增长到7.6万人,中药材种植面积从150万亩增长到831万亩,中医药服务量从不足1亿人次增长到1.5亿人次。

谋篇布局——多措并举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l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2012年,省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建成西部中医药发展的高地和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区域中心,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确立为发展目标。十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大会,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l管理体制逐步升级

2015年起,四川省先后成立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小组。2022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省委省政府成立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不断加强,内设9个处室,干部职工79人;新增4个直属单位,达到11个。各市州党委政府主动扛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责任,推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省市县三级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达州市、宜宾市独立设置中医药管理局,巴中市成立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内江、自贡、广安、泸州、南充等地成立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l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2019年,第五版《四川省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以法规形式固化。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绩效目标考核。争取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3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7个,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出台15条医保支持政策,确定首批198种中药制剂全省调剂。启动建设6个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8个区域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控和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20个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推进3个省级民族医医院、6个省级中医经典传承中心和14个省级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建设。

为民惠民——深耕基层健全服务体系

l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十百千工程,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全省二甲及以上县级公立中医医院142家,占比82.6%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超过94.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50.2%,居全国第一。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108个。

l特色优势不断突显

建成治未病中心20个,建立33个四川省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年诊疗量超过2000例,死亡率降至20%以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病例数由2017年的300例增加到2000余例。建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65个。建立覆盖全省、辐射西部和影响全国的中医药骨伤应急系统。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14支国家运动队运动员提供伤病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奥运代表团高度评价。

l应急救治能力不断强化

获批建设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和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立四川省重大疫情中医药救治基地和四川省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2008“512”汶川特大地震、2013“420”芦山地震、2017“88”九寨沟地震、2019“617”长宁地震和2022“95”泸定地震发生后,全省中医药系统立即响应,组织应急医疗队抗震救灾,积极开展地震伤员急救、康复治疗,发布防病防疫中药处方,保障大灾之后无大疫。

l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全省中医药从业人员近30万人,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岐黄学者、四川省政府十大名中医等顶尖专家100余名。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等高层次人才达10000余名。全省共36所院校设置中医药类专业,建成国家中医药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1个。遴选四川中医药流派工作室16个。推进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支持建设四川中医药职业学院。

三产融合——中医药全产业链蓬勃发展

l重视支持更加有力

省委省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纳入全省7个千亿级产业之一优先发展,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全省14个重点产业之一,并纳入“10+3”现代农业体系、“5+1”现代工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两次召开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印发《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l全产业基础更加完善

建成24个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16个品种、24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均居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底,236户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营业收入约581亿元,占医药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6%。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的中成药1个,5亿元以上的3个,1亿元以上的21个。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药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培育重点企业8个、打造重点品种13个、建成重点基地24个,培育产业示范县、重点县66个,川产道地药材年综合产值达1400亿元。

l新服务业态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设7个中医医院医养结合示范中心、老年病及康养中心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创新孵化基地,建成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区4个、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项目6个。推动中医药与保健、康养、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发展,构建中医药+康养、旅游、文化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会同省文旅厅出台《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四川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打造2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l科技创新更加强劲

建成国家中药GCP中心、GLP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20余个,荣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119项。成立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成立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并发布20项川产道地药材省级地方标准,初步构建道地药材认证、种子种苗质量等级等4个系列的川产药材标准体系框架。川芎、姜黄2项国际标准研究获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建设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7个,其中三台麦冬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l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安排38家三级以上中医医院派出262名医疗骨干,对口支援86家贫困和薄弱地区中医医院。牵头省级六部门印发《四川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方案(2017—2020年)》,编制88个贫困县中药材种植推荐目录。在贫困地区建设24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22家医疗机构分别与中药企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带动种植中药材面积26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

潜移默化——传播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l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更加完善

省委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工作方案》,不断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l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力度更强

成立全国首个以研究老官山汉墓医简为主的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加大对天回医简等出土医学文献和文物的研究,获评全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院。编撰完成《四川中医药——传承发展70年》,整理编撰《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开展《彝族医药大典》《羌药学》《羌药炮制学》《羌药方剂学》编撰。编撰出版《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收录巴蜀历代中医名家著作160余种。成立四川省非遗协会传统医药专委会,168个传统医药项目入选非遗名录。

l文化传播融入群众生活

建成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3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小学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34个。充分利用省图书馆、博物馆等优质平台资源,每年开展名中医大讲堂等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1000余场。联合省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开展全国首个中医药文物展,全国首个省级中医古籍展,组织首次川渝中医药传播人才培训。常态化开展名中医川渝行、中医药文化六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等主题宣传活动,中医药文化主题宣传点亮成都标志性建筑天府双塔,走进机场、高铁站,创作中医药歌曲、川剧,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l对外交流影响力与日俱增

3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建成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3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累计服务6万余人次。建立川港中医药发展联盟。创新举办驻蓉领事官员走进四川中医药等系列活动,中医药已成为四川对外交流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疫情防控——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l完善中医药介入工作机制

在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下设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科研攻关组中,均将中医药主管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在省级医疗专家组中抽调20余名中医药专家参与,中医药尽早全程深度介入,实现中西医救治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督导。四川中医药在历次疫情防控遭遇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得到孙春兰副总理肯定性批示。

l发挥中医药前期预防作用

组织中医药专家研究中医药预防建议处方,在全国率先发布,并根据时令变化不断完善,目前已发布十版中医药防控指南。推动各疑似病例集中收治点、隔离留观点、机场车站、农村地区等重点区域中药预防汤剂应服尽服”“愿服尽服。疫情发生以来,免费提供大锅汤覆盖全省近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乡村。联合省政府网站平台,开展中医药专家疫情防控系列访谈,全网在线点击关注量超过5000万人次。

l开展中西医深度结合临床救治

制定中西医联合会诊机制,明确每例确诊病例除有专科管床医生外、还专门配备1名管床中医师,并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省级中医药专家进行巡回指导,一人一方、辨证施治。全省输入、本土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100%

l研发系列中药制剂推广使用

研发系列中药制剂,在全省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调剂使用,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专设2500万元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重大专项,开展8项中医药科研应急项目攻关。

l海外抗疫取得良好反响

搭建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捐赠中医药抗疫药品,得到世卫组织专家组充分认可和海外各界高度赞誉。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