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本草巴蜀新华章

发布日期:2021-01-29 17:23:41              点击:

【字体:


编者按:2021127日,四川省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开启了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崭新篇章。无川药不成方,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中医底蕴深厚,名医辈出,拥有7000多种中药材,居全国之首。川芎、川贝母、麦冬、附子、天麻、泽泻、赶黄草等7个大宗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发现和利用自然馈赠的本草,是中国人本能的生命智慧;如何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从护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到抗击新冠疫情的生动实践,川派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持续展现着勃勃生机。站上开局十四五的新起点,中医药大省如何向中医药强省跨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四川模式如何升级进阶?在今天的大会上,一部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四川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本草巴蜀新华章》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和思考。点击视频,让我们一起寻源追踪、号脉开方,看四川中医药在传承创新发展中书写新篇章。

惊蛰,雨润大地麦冬生。

芒种,秧苗嫩绿附子长。

白露,金桂飘香贝母收。

冬至,红梅映雪丹参藏。

合四时、应节气,这是中国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深藏着华夏儿女繁衍生息的健康密码。

药聚四时精气而效宏,医承千古流芳而术高。天府四川,钟灵毓秀。总书记的嘱托,正在这方热土开花结果。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新时代治蜀兴川新征程,四川中医药勇担使命再出发!


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释放出中医药战力量。

在全国率先发布中医药预防处方,快速研制新冠系列中药制剂,覆盖城乡的中药大锅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百名中医药骨干驰援武汉,四川造应急中药流动车机动部署。共筑抗疫人类命运共同体,川中医、蜀中药,跨过高山、越过大海,彰显大医精诚、大爱无疆。

天下九福,蜀川药福。

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为7000多种中药材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天回医简、经穴漆人,诉说着四川中医药深邃的历史底蕴。


上世纪50年代,蒲辅周、萧龙友、吴棹仙等四川名医汇聚京城,为新中国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中医药工作确定为国家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乘着春风,阔步前行。四川抢抓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探索出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四川模式,走上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快车道



家门口有了中医馆,社区、乡村就能看中医、吃中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省十百千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加紧推进,中医药就医环境更温馨,服务更贴心。

治未病到急危重症,向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发力。

川芎、川贝母、麦冬、附子……四川首批推出32个中药材产业重点县,不断延伸加工、交易、研发、康养、旅游全产业链。



一体规划、规范种植、智能生产——四川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全省现代农业“10+3”、工业“5+1”、服务业“4+6”体系,启动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基地三个一批建设,组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公司,建立川产道地药材省级标准,绣出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宏伟蓝图。



来源可追、去向可查、品质可控,药材和大健康产品多了销路,群众鼓了腰包。大凉山3万多亩川附子、川续断栽种在绿水青山间,成为搬不走的金山银山。



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中医药企业系列创新产品走出国门,进入发达国家医药市场。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活力。


中医药博物馆、校园、社区、乡村……中医药文化在这里流淌,融入老百姓的心间。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与俄罗斯、荷兰、德国、黑山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一批中医药中心海外扎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落户四川,驻蓉领事官员纷纷点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函省委省政府,点赞我省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趟出新路,探索出可供全国借鉴的四川模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抗击疫情的生动实践,更让信赖中医药、做强中医药成为强烈共识。





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下明晰方位;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强化能级提升和要素资源集聚;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把准脉、开好方,奋力谱写中医药强省建设新篇章,四川中医药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

来源:四川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