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壮丽70年·中医药与祖国共成长】系列报道⑦——蜀地岐黄薪火相传

发布日期:2019-10-08 13:18:00              点击:

【字体:


    川派中医药源远流长,灿烂的巴蜀文化孕育了一代代中医名家。川医、川人、川药、川方凝聚成四川中医药传统的血脉精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一、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把“团结中西医”作为一项卫生工作方针,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四川名医众多,1955年省卫生厅向卫生部呈报的四川省著名中医就达47人,特别是建国初期,蒲辅周、冉雪峰、王文鼎、王伯岳等近20名四川名医先后奉调进京,分别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等单位主管或担任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1955年,名中医蒲辅周赴京前留影。


  195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中医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批4所中医高等学府之一,同年省卫生厅公布《四川省中医带徒暂行办法》。


  

    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成都中医学院于1956年成立,这是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图为1958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任明李斯炽为成都中医学院院长的任命书。


  成都中医学院旧址。


  老中医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考评总结会召开。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二、改革开放后振兴发展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中医药事业进入恢复时期。全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中发〔1978〕56号),开展了对老中医、老药工、老草药医、民族医及其带徒情况的调查和建卡工作。1980年8月,全省召开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提出抓紧继承和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积极发展医教研基地3项工作要求。


  1984年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召开全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省政协主席杨超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印发《关于振兴四川中医事业的决定》,率先以党委、政府名义提出“振兴中医”的口号。


  1984年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召开全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印发《关于振兴四川中医事业的决定》,提出“振兴中医”的口号。


  1987年2月四川省中医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是全国建立的第一个有独立管理职能的省级中医管理机构。在1996年和2000年国家两次机构改革中,省委、省政府考虑到中医工作的特殊性,都把四川省中医管理局予以保留。2003年5月,省中医管理局更名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截至2005年底,全省大部分市(州)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


  1986年以来,四川省以中医院校教育为主体,采取师承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形成了覆盖中医药各学科、各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了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中医药人才。至2005年,全省中医药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博土、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和高等职业教育门类齐全,专业涵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骨伤、五官、制药工程、护理、管理、营销、藏医学等。


  1991年1月,四川省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在成都举行。


  1995年4月,成都中医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年3月,省中医药局会同省人才办、原省人事厅、原省卫生厅共同编纂《四川省中医名医录》。


  2006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全国首次开展十大名中医评选表彰,授予王静安、王成荣、旦科、陈绍宏等10名同志“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


  2006年10月,王静安、王成荣、旦科、陈绍宏等十名同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快速发展阶段


  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十八大以来,全省中医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省中医药局机关新增机关党办、政策法规处、对外合作处,行政编制数增加20个。新成立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省中医药医学转化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筹建处、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个直属单位。2018年机构改革中,全省各市(州)、区(县)党委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成为市直单位,巴中市、泸州市、芦山县等地因地制宜,建立中医药发展机构,其余市(州)均设立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健康委合署办公,县(市、区)卫健局均有专人从事中医药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人才队伍。不断完善名中医评选、名医评价多维标准,优化设计名医考核管理机制,精心塑造名医经验传承体系。2014年、2018年,省政府持续开展两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评选表彰,为每位名中医建立工作室,整理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培养学术传承人;省中医药局会同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等部门持续开展省名中医、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评选。目前,我省拥有中医药从业人员近30万人,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十大名中医等高层次领军人才近40名,省名中医、省中青年名中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取得中医药高级职称人员7000余名。


  制定并实施《四川省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18年底,全省中医药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层次更加丰富,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和学科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开设有中医药类专业的院校27所,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授予点等40余个。行业主管省级中医药一级学术团体9个,二级以上专业学术团体120余个。通过逐步开展全国和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累计选拔师承指导老师700余名,培养继承人近2200名,建立了国家、省、市(州)、县、院的五级师承管理体系。实施中医药优秀人才研修、产业人才培训等项目,提升中医药人才服务能力。近年来,全省累计建设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传承工作室近160个。完成31个“四川中医药流派工作室”及建设单位评选。


  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亲切看望第二届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


  2014年11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出席首期寺庙僧尼藏医药培训班。


  2018年10月,省中医药局在泸州召开全省中医药人才工作会。


  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


  2009年、2013年、2017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举办了三届“国医大师”及首届“全国名中医”评选。我省郭子光(已故)、刘敏如、廖品正、张之文、张发荣、陈绍宏六位蜀中名医当选。图为2017年6月,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上,张之文、廖品正、张发荣合影。


  201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表彰大会,我省艾儒棣、张廷模、马烈光3名教授获此殊荣。


  2004年2月,艾儒棣、孙同郊等10名同志被省政府授予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称号。


  2018年12月,王明杰、王明芳等10名同志被省政府授予第三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称号。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葡萄牙分校为本科毕业中医针灸学生举办授位典礼。


  传承发展七十载,继往开来新时代。四川中医药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全面发展的方针,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西部地区中医药人才培养高地,助力四川中医药由大省向强省持续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