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防治近视,中医教您手部眼保健操怎么做,还有导引功法练起来

发布日期:2022-06-06 22:16:55              点击: 【来源: 】

【字体:

编者按: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视疲劳极易引发眼疾。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中国中医药报推出专题内容,从导引功法、锻炼眼肌、局部穴位刺激等方面介绍缓解视疲劳、防治近视的方法,助大众提高爱眼、护眼意识,守护眼部健康。

《中国中医药报》6月2日7版

一、疏肝安神导引方缓解视疲劳

文|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严石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青少年长时间伏案学习,忽视了用眼卫生;白领人群长期面对屏幕,容易产生视疲劳;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被手机吸引,成了“银发低头族”,进一步加剧了眼部功能老化。 

1、疏肝明目导引方

此方出自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中的“卧虎扑食势”。中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受血而能视。导引此势可疏导足厥阴肝经,有助于调达肝气、濡养双目,起到疏肝明目之功效。

分解演示

动作1(图1):松静站立。咬牙,舌抵上腭,双目平视,调匀鼻息。

动作2(图2~4):右脚向前跨一大步,两手呈虎爪状,向前扑出。两手十指拄地,重心前移至手指和脚趾。肩背平直,抬头,张口,怒目。

动作3(图5):重心前后移动,向后吸气蓄力、向前吐气开声,虎啸七次,呈卧虎扑食右势。

动作4(图6~9):右脚收回,慢慢起身,两手掌心相对向上导引。举过头顶后,握拳。慢慢向下导引至肋间。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恢复松静站立。

然后行卧虎扑食左势,左势与右势相同,唯动作相反。左右各7次为1组。

要点提示

1.导引势要求抬头,肩背平直,以大脚趾为驱动力,向前导引成扑食势,以调达肝气上行,滋养双目。

2.导引此势时,可配合龇牙咧嘴表情,锻炼面部肌肉神经。

3.年老体弱者在习练时,如存在下腰困难,可采取图10~11之法进行替代习练。动作要领:呈弓步,两手扶膝,重心移至前腿,抬头、张口、怒目,呈卧虎扑食势。重心前后移动7次。

4.导引时机:形疲神乏、心烦意乱时,行疏肝明目导引方2组,有助于疏肝理气、调节情志、滋养双目。

2、握固安神导引方

    此方出自坐姿八段锦导引法中的“握固冥心坐”。导引此势,握固以安神,冥心以养神,叩齿以集神,有助于舒缓情志,颐养精神,缓解视疲劳。

分解演示

动作1(图12):垂腿端坐,调匀鼻息,双目微微闭合。

动作2(图13~14):两手屈拇指,握四指,成握固状,置于身体两侧。

动作3(图15):叩齿,9次为1组,做4组,共36次。

动作4(图16~17):叩齿集神后,两手十指交叉,向后抱昆仑(头部后脑)。调息9次后,两手放下,恢复端坐。

要点提示

1.握固之法(图18~20):两手屈拇指,握四指,成握固状。

2.冥心坐,重在于冥心。冥心,非冥想,乃收摄精神,见诸己心。坐是指端坐,脊柱要直,头要正,并不拘泥于双盘、单盘、散盘。

3.叩齿重在集神,神宁则心静。

4.头为人身之巅,喻为“昆仑”。抱昆仑针对心脑,有醒神和安神的功效,可预防头昏沉。

    5.导引时机:工作、学习1小时,可用3分钟行握固安神导引方1次,有助于缓解视疲劳、收摄精神、提高专注力。

二、角针防治青少年近视试试手部眼保健操

文|张建斌张忠孔文良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日趋增长,影响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长们需要行动起来,科学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澄江针灸学派创始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承淡安先生发明的角针原穴法在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和治疗上具有理想疗效,现介绍如下。

原穴是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的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通过刺激原穴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输灌“五脏六腑之精气”,从而培补人体最重要、最根本的原气来促进视力改善。

应用角针原穴法具有安全、方便、简单、易学等特点。角针为多棱锥体,用砭石制成,粘贴于直径约2厘米的医用透气胶布上。这样既可以发挥角针对体表腧穴的刺激作用,又可以发挥砭石本身的特定功效。使用角针不破皮、无创伤、无痛苦,只需在相关腧穴敷贴并施以普通按压或按揉手法,对惧针患者或妇幼、虚弱人群等比较适用。角针原穴法以刺激体表腧穴为主,无一般针刺补泻、得气等专业要求,对治疗场所、环境、设施等无特别讲究,可随时随地进行保健操作,取穴少而精,操作易而明,人人可学,家家可用,十分适合广大师生、家长学习使用。

角针原穴法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操作方法均在手部进行,可简称为“手部眼保健操”,具体如下。

取穴

取手部6个原穴及2个八脉交会穴: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位于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阳池穴为手少阳三焦经原穴,位于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腕骨穴为手太阳小肠经原穴,位于第5掌骨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后溪穴为与督脉脉气相通的八脉交会穴,位于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原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大陵穴为手厥阴心包经原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原穴,位于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列缺穴为与任脉脉气相通的八脉交会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步骤

预备动作坐位,放松身体,轻微闭眼,自然深呼吸3次,随后取单侧手部作左右旋腕动作各30次。

操作八个穴位依次贴上角针,然后放松身体,轻微闭眼,保持均匀呼吸,按压60次,或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0次。操作时左右手部任选一侧,无需选择两手同时操作。准备动作及按揉操作均在同侧手部进行。每天可做2~3次。

结束动作坐位,放松身体,轻微闭眼,作自然深呼吸3次。操作结束,角针可留置半小时左右后取下。

在坚持做好“手部眼保健操”的同时,还要在用眼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加强预防和保护。如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注意正确写字阅读姿势,合理安排孩子饮食,尽量保证孩子睡眠充足、作息规律等。 

三、三法锻炼眼肌明亮双眸

文|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彭华

《素问·宣明五气》云“久视伤血……是谓五劳所伤”。足厥阴肝经上联目系,《素问·五脏生成》又云“诸脉者,皆属于目……肝受血而能视”。可见眼睛需要肝血的充养,久视耗伤肝血,会使视力下降。中医认为,肝藏血,肝主筋,肝在窍为目,脾主肌肉。眼部肌肉如睫状肌、眼外肌属肝、脾,通过眼肌训练调节患者所注视的物象,使其远近位置不停变换,可使睫状肌交替收缩与放松,使眼外肌运动更加协调,可调理肝脾功能、增强眼肌功能,达到缓解视疲劳、防控近视的目的。下面介绍一套日常易行的眼肌训练三法,具体如下。

动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可由家人持一指挥棒引导,眼球跟着指挥棒的方向转动,指挥棒的转动顺序为:1.由鼻根骨出发向上至头顶以上10~15cm,再向下至鼻根骨停留3~5秒,向下至颌骨以下10~15cm,再回到鼻根骨,重复3次。2.由鼻根骨向左出发至与左肩峰水平位置,再返回鼻根骨停留3~5秒,再向右出发至右肩峰水平位置,返回鼻根骨,重复3次。3.由鼻根骨出发往左颞上方出发至颞侧以上10~15cm,返回鼻根骨停留3~5秒,再出发至右侧肩峰水平位置,返回鼻根骨,重复3次。4.由鼻根骨出发往右颞上方出发至颞侧以上10~15cm,返回鼻根骨停留3~5秒,再出发至左侧肩峰水平位置,返回鼻根骨,重复3次。5.由鼻根骨向上至发际线,距离眼睛10~15cm,先顺时针转3圈,再逆时针方向转3圈,每次转动,眼球活动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

定眼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按动眼法的指挥方式在每个方位点停留15~60秒,眼睛盯住指挥棒不动,尽量不眨眼,不动眼球。

远近交替法

伸出手指,指腹与鼻根骨平行,指腹与鼻根骨间距离以能看到指腹螺纹为主,盯住指腹螺纹看10秒,10秒后寻找25米以外的绿色参照物盯住看20秒,如此远近交替为1组,重复10组。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