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中医药报刊发田兴军署名文章:走好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长征路”

发布日期:2021-06-28 16:06:55              点击: 【来源: 】

【字体:

今天,《中国中医药报》发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署名文章《走好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长征路”》。文章指出,近现代及当下四川中医药发展史,是一部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红色奋斗史,更是一部体现中医药大省先行先试担当的奋进史。进入新发展阶段,四川中医药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中医药强省建设为己任,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和十一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长征路”。

走好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长征路”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田兴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学常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四川中医药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和十一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学习好“翻越夹金山”“飞夺泸定桥”等四川省内的红色文化,走好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长征路”。

一、用好红色资源,以红军长征的勇气塑造中医药强省建设铁的担当

四川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要用好这些难得的红色资源,在追寻红色足迹中,近距离感受对党忠诚、理想坚定,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实事求是、机动灵活,顾全大局、团结友爱,依靠群众、患难与共的伟大长征精神,加深对党百年波澜壮阔历史的了解把握,进一步汲取智慧和力量。

四川是中医药大省,中医名家辈出,中药材资源富集,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长征路上,要传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及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在学习百年党史及四川中医药开拓创新史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老一辈四川中医药人甘于寂寞、夙夜为公的精神血脉,凝聚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建设及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奋进力量,努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二、赓续红色根脉,树牢中医药强省建设的自信与豪迈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美誉,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回顾近现代及当下四川中医药发展史,无疑是一部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红色奋斗史,更是一部勇于开拓,体现中医药大省先行先试担当的奋进史。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当其时。

在红军长征期间,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卫生部下均设有中医科,自制丸剂、散剂为红军将士治病医疗,中医药为保障红军战斗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建国初期,蒲辅周、冉雪峰等20余名四川著名中医学家奉调进京,为全国中医药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4年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召开四川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印发《关于振兴四川中医事业的决定》。1985年6月,卫生部授予四川省“振兴中医事业的先声”奖旗。1987年2月,四川省中医管理局挂牌成立,是全国建立的第一个有独立管理职能的省级中医管理机构。1997年2月,《四川省中医条例》颁布,这是全国最早出台的地方性中医药法规之一。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中医药发展保障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和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加快中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四川中医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健康四川”建设,着力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获得感。成立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级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在全国率先提出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发展的“四川模式”。省中医药局新增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等4个直属单位,各市(州)也以不同形式强化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新冠疫情防控中,四川快速研制新冠系列中药制剂,在全省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调剂使用,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动了中医药尽早、全程、深度介入新冠疫情防控,中西医结合治愈率达96%。国家中医药局、省委办公厅分别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报四川中医药抗疫经验。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发展信心倍增。

近年来,四川省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政策文件,为中医药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9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第五版《四川省中医药条例》,将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一二三产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加以固化。成立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发布川产道地药材省级地方标准16项。推动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十百千”工程,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省骨科医院新区等3项工程列入全省医疗卫生十大重点项目建设。设立四川省中医药研发风险分担基金,现已安排首批专项资金3000万元。

传承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发展势头强劲。

印发《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创新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加大对“天回医简”等医学古籍文献文物研究,该院被列为第一批全省重点文化研究院。培育32个中药材重点县、新增一批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余万亩。规模以上中药企业200余家,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83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的36%。出台《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建成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32个。建成5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和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平台以及全球首个“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先后举办3届“驻蓉领事官员走进四川中医药”等活动。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世界防疫,同非洲、欧洲、美洲等10余个国家开展疫情防控视频交流会。先后与海南、重庆、广西等签署中医药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全省中医药资源、技术优势,实现优势集成与互补。

三、找准小切口,实现大突破,走好新时代中医药强省全面建设“长征路”

进入新发展阶段,四川中医药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以中医药强省建设为己任,以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抓手,补短板、扬优势、强弱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我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一二三产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健康四川建设,中医药发展“四川模式”得到国家局及兄弟省市高度认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医药仍然一定程度存在高质量供给不够、人才总量不足、创新体系不完善、发展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必须更加深化改革,强化《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实,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

要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发展中医药,深入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大力发展传统中医诊所等,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中医药可及性、获得感;大力开发中医药大健康产品,走入千家万户,全生命周期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大力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围绕医学前沿领域组织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中医药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积极探索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与中医药融合发展路径,为中医药发展插上科技翅膀;推动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高端人才等培养,集聚天下英才,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倡导绿色健康理念,大力推广和发展针灸、推拿、刮痧等非药物疗法,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发展中药产业,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融入美丽四川建设。更加注重扩大开放,推进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推进四川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加强与大湾区、长三角、广西等区域合作,推动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打造开放大平台。

要更加注重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打造中医药高地,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要重视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川产道地药材种植种苗繁育基地和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快民族医药发展,推进省级区域中医中心建设;推进中医药、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渠道,推进一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运用地方规划、用地、价格、保险、融资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提高中医临床竞争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地和学科、产业集聚区;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长期投资力度;每年开展调价评估,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发布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支持有条件的公立中医院开展非基本医疗服务和设置相对灵活政策的国际医疗服务。

目标已定,唯有实干。四川中医药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突出四川特色,体现责任担当,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各单位结合职责把《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精神落到实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合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开拓创新、接续奋斗,奋力谱写中医药强省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