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今日立夏 | 预防“五月病” 养心需先行

发布日期:2021-05-05 08:51:48              点击: 【来源: 】

【字体:

“槐柳阴初密,蕙草正芳舒。”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5月5日14时47分

将迎来立夏节气。

小伙伴们

这个五一假期去哪儿玩了呀?

玩得还开心不?

没有和小编一样在家瘫着

吃饭睡觉耍手机的图片

好了,说重点

立夏节气一到

2021年也已悄咪咪过去了三分之一

火辣辣的大太阳下,咋个养生?

“五月病”该咋个防治?

成了众多小伙伴关心的问题

……

立夏这一天,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中医专家们就专门为大家准备了这篇立夏养生与五月病防治科普知识!转发收藏,一起度过一个健康美丽的夏天吧~

立夏养生养心先行

立夏,即夏天的开始。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与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季节发生变化,人们身体各脏器也将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春夏交错,夏气与身心交融,中医认为,心对应“夏”,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夏季需要更多地保养心脏。因此,我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保养我们的心脏。那么,入夏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1.强心护心

初夏,阳气开始上升,肝气渐弱,饮食原则应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少吃动物内脏、过咸的食物。养心可多喝牛奶、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每天还可以吃一些坚果,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2.夜卧早起

我们作息时间也应该“顺应四时”的变化,适当早起以适应气候阴阳消长的规律,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所以,作息上要适当晚睡早起。晚睡早起的前提是保障必要的睡眠时间,而不是晚上睡得特别晚,早上很早起床。晚睡早起,每天也要至少应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3.养心小睡

保证每日午睡习惯。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对防病养生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午睡时间可以安排在11时~13时之间,这个时候心经当令,午睡,选择小睡3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没有睡意,也可以选择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非常有益的。

什么是“五月病”

五月病其实并不是单指五月,而是泛指初夏时节因压力和疲劳而出现的症状。五月病,又名假期后症候群或假期后综合征。症状表现为假期后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或工作,产生疲倦情绪。甚至出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五月病的常见症状。好发人群为毕业季学生等青少年人群及压力较大的中青年白领人士。属于现代心身医学的一种。

如何远离、预防“五月病”

一方面,五月正好是我国进入初夏的时候,这时候气温升高了,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乏力、疲劳、烦躁不安的症状。另一方面,从中医角度讲“夏季对应心”,夏季阳气太盛,人体的小环境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心火旺盛导致心烦气躁。

介绍几个预防的小窍门给大家:

1.点揉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是调节心神的重要穴位。如果心情焦虑,抑郁甚至消化不好、胃口不好,点揉内关穴可以达到调节心神的作用。可以用自己的手拇指点揉对侧这个穴位,以感觉胀痛为宜,每次每侧穴位按揉2分钟。

2.喝些薄荷水

薄荷不仅有疏散风热、疏肝行气的功效,还是平心静气的“心灵补药”,有助于抚平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做事提不起精神,还可以口含西洋参来提神。各种瓜类和豆类也有健脾祛湿热的效果。

3.助眠药膳

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阴阳平衡,各种不适也会消失。如果因为夜晚燥热睡不好,可以喝点百合莲子粥,或用鸭子肉、丝瓜或冬瓜、山药来煲汤,助眠效果也很好。

4.自我调节是关键

多做最感兴趣的事。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扫房间、写信、听音乐、逛街等。保持生活正常规律化,按时吃饭,起居有规律,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同时,记得和朋友保持联系,尤其在境况不佳时,“朋友是良医”。养成和朋友经常往来交流的习惯,可以有效避免和医治孤独感,减轻“五月病”症状。

立夏养生小食谱推荐

1.绿豆薏仁粥

功效:清热活血,健脾除湿。

原料:绿豆50g,薏仁50g,大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将绿豆、薏仁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熬煮,再加入大米待熬成粥后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服用。

2.沙参百合鸭汤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原料: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鸭肉150克;味精、盐。

做法:将鸭肉洗净,切成小块,百合洗净。将鸭肉,百合,沙参同时放入锅内,文火慢炖,待鸭肉煮熟后,加少许味精、盐调味,饮汤食肉。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我们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4 蜀ICP备:19007388号